Friday, 21 December 2018

查良鏞先生〈談「色蘊」〉


朋友傳來查良鏞先生〈談「色蘊」〉,抄了一些体會,套用宋人王禹 「昨日鄰家乞新火,晓窗分與讀書燈。」請各位交流指教。


該文在《內明》雜誌上連續刊登了七期的長篇論文,寫於1977年,全文57大頁,差不多可篇成一本小書了。此文既說明原始佛教的「色蘊」是指身體而不是泛指物質,也論述了很多有關「色」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小乘部派及瑜伽行派的發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閱讀、下載:


https://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12285857

人生到这世界上,死亡是不能摆脱的命运。最親爱的人要永远离开,他的身体要化为灰烬。
佛陀在菩提树下见到了解脱生命中一切痛苦的道理和方法,那就是佛法。
佛法的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所说是最初步的道理。
「我」由五種物質與精神(五蘊)合組而成,只是短暫而偶然的產物,沒有持久、常住、永恒的東西。佛總結出人生的八大痛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蕴熾盛。世间有情悉皆是苦,有漏皆苦,即所谓苦諦

因为肉体是无常的。对人来说,无常就是痛苦。肉体自己不会思想,痛苦、忧虑、烦恼等等情绪,都是心理作用。

人的欲望从那里来?欲望由本能产生。

佛陀称本能为「无明」。「无明」就是没有明白真理。人一生下来,就认定了五蕴是我,天天为保持生命而挣扎。这场奋斗,不论如何竭尽全力,最后一定以失败告终。

佛家认为意识作用固然依附于生理组织,然而真正管理意识作用的器官不是物质,是看不见的东西,不属色蕴。

意识所接受到的东西是「法」,如佛法、法律、方法,以及道德、习惯、学问等。抽象东西都是法。「外六处」基本上都是外界的东西,只有「腹如雷鸣」、「腹痛如绞」,才是人身内部的。

但是关于「色蕴」的解释,佛教界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第一个问题)色蕴是什么?
   佛说:是活人的肉体。
   五蕴论:是世界上的一切物质。
(第二个问题)「四大」是什么?
   佛说:四大是物质的性质。于物质本身(自性)佛不置一词。
   五蕴论:四大是物质元素,就是物质。
 (第五个问题)有没有精神性的「色」(无表色)?
   佛说:没有。
   五蕴论:有。
   (第六个问题)冷暖、饥渴、轻重等感觉,属于五蕴中的那一蕴?
   佛说:属识蕴。
   五蕴论:属色蕴。

这里所谓「佛说」,其实是「本文笔者自己以为的『佛说』」。阿含经中是不是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这样的理解?

阿含经谈论认识「色蕴非我」而得到解脱。(大乘经则谈如何而能得到与佛一样的正觉。般若系用的是「空、无相、无作」的方法,唯识系用的是「转识成智」的方法,真常系用的是「明心见性」的方法。方法不同,目标则一。


金庸先生80多岁去剑桥读书,先攻下硕士,又于2010年,以86岁高龄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題目是 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Louis Cha金庸的博士论文,研究唐朝的宫廷政治。 金庸認為从唐太宗开始,到宋元明清,都是所谓枪杆里出政权,哪个人兵权在手,就是哪个人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