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16 March 2016

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 -- 宗教的價值

各位

我們都是天地的過客。很多人事,我們都做不了主。譬如離去的時間,譬如走散的心。
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信仰应该是由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所构筑的信念体系,应该是个人用以衡量利害关系和精神追求的最高准则。
宗教信念并不完全依赖于在宇宙结构中或在人的经验过程中对发现的论据的推断,而是依赖于对环境作用的无意识的解释,在以这种方式解释中,信仰者在作一个基本的认知选择,因而也在冒险——冒最大错误的险。因为在继续以这种方式解释中,一个人是靠信、而非靠见而生活。
宗教信仰满足了人对神圣性的渴望。人总是具体的、有限的、此岸的、不完满的,但人又总是不满足于此。
但是不同的宗教卻又有矛盾,互相排斥,甚至引起戰爭。
这是人性化的宗教 ?  我们为何来这世间?
如何尋找人生的歸依和对宇宙的正確解釋呢?

Bill

佛教也要求忠誠的信仰。一聲佛號,就能得佛接引,就能往生。真心就是菩提心。無盡的慈悲。

淨空法師:我們為什麼要來到人間?來之後要幹些什麼? - YouTube


宗教的價值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继续生存和生长在现代社会,而且也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参与并维系现代社会的道德文化生活,对现代社会的中个人、社会以及整个人类都产生着极为深远的精神影响。
自从启蒙运动以来,科学和理性的昌盛使宗教越来越世俗化,政教分离也使宗教丧失了自己以往的特权和地位。在以自由、民主和法制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里,宗教作为一种文化也已经退却到现代商业性文化浪潮的边缘地带,不再享有社会主流话语的文化力量。然而,这一切都没有真正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全世界约2/3的人口是各种信仰不同的宗教徒;世界各种宗教组织依然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存在并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在现代发达社会,人们的精神危机和社会道德危机越来越显得深刻,也越来越难以找到一个根本性的恰当的解决方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人把自己无法完全通过世俗化的文化方式来加以解决的道德问题,特别是把精神信仰、价值迷茫等终极性道德问题,托付给各种宗教。因此,宗教在实际上构成了现代人道德生活的一个基本支撑点。同时也是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力量。
宗教的核心是信仰。这种道德资源的意义更主要的是依赖和来源于宗教信仰的伦理价值。
宗教信仰具有绝对的价值,这种价值就在于人类超出自身的具体的道德生活而诉求的一种终极关怀,这种终极关怀使人类自身在有限中找到无限,找到自己的永恒的精神家园。


信仰,是人们关于普遍、最高(极高)价值的信念。信仰是由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所构筑的信念体系,是个人用以衡量利害关系和精神追求的最高准则。不论哪种内容和形式的信仰,都是把某种信念置于思想和行动的统摄地位之上,使之成为价值意识活动的调节中枢。[7]
宗教信仰的对象是超自然的神灵、神学理论和宗教教义,它关注彼岸世界,极力在彼岸世界寻求人生的价值、精神的超越和“终极关怀”。它对所信仰的对象表现出义无反顾的坚决赞同和绝对依附。宗教信仰是宗教的灵魂,也是宗教信徒的生命的灵魂。在宗教信仰者看来,[7]
宗教信仰是一种特殊的“信”、 “信念”和“信仰”,是一种人生态度。按神学的解释, “信仰是一种看法。当人开始答复神的邀请,即让吸引人无限的神做生命中的天主,并以心体心地按照神的心意来观看世界,更接受自我的存在,这就是信仰。[7]
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的主观反应,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与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反应。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

宗教信念并不完全依赖于在宇宙结构中或在人的经验过程中对发现的论据的推断,而是依赖于对环境作用的无意识的解释,在以这种方式解释中,信仰者在作一个基本的认知选择,因而也在冒险——冒最大错误的险。因为在继续以这种方式解释中,一个人是靠信、而非靠见而生活。[8]

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知觉和情感。它希望直观宇宙,专心聆听宇宙自身的显示和活动,渴望孩子般得的被动性被宇宙的直接影响所抓住所充实。从字面上来看它的本质,就是人类对自己心中王国宗主的向往与精神归依所在.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宗教情感论的首创者施莱而马赫这样解释宗教的本质意义。

宗教信仰就是相信神的存在;人生的目的与意义,人生的来处与归宿,都与神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


鍾灼輝-2004年,他駕駛滑翔機因意外故障從高空墜下,險死還生卻被醫生宣判終身殘障。作為心理認知專家的他,開始不停思考生命發展的可能,並可以創造生命奇跡的自愈能力——潛醫識,一百四十四天后他奇跡般康復……
作者以絕大的生存意志力、中醫心理學知識、潛意識夢境療法等,以絕大的生存意志力克服劇痛與憂鬱症,保住了自己的右腳,並已完全康復!

" 地面的景物在我眼前迅速逼近,死亡正向我招手,在生死的一瞬間,我看見奇異的光景,聽到無聲的訊息,更遇上人生的最後一道難題。
這時,我才驚覺自己雖然活過,但從未真正活著。面對無常的生命,我曾經奮力掙扎,也試過消極放棄。當我不再與時間競賽,不再跟命運角力時,我才真正看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聽到大自然與內心的呼喚,認識何謂生命的流向。"



临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一项对100个晚期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没有一个处于无法交流的昏迷状态。但当进入死前最后6小时,清醒者仅占8%,42%处于嗜睡状态,一般人昏迷。所以,家属应抓紧与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不要等到最后而措手不及。

濒死的人在呼吸时还常常发出呜咽声或喉鸣声,不过病人并不一定有痛苦,此时可用一些止痛剂,使他能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安静静地走向死亡。

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所以,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即便在最后也不该随便说出口。


 我们为何来到这个世间?

我们为何来到这个世间?为何会痛苦不安和心碎?国际知名灵媒和心灵治疗师苏菲亚.布朗(Sylvia Browne)说,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她还说:“我们的灵魂从未消逝,只是回到‘灵界’──灵魂的故乡。人世间为何有苦痛和悲伤,都可以在那里找到真相。

在美国出现的大批“通灵”人士中,最知名者当属苏菲亚.布朗,她撰写的《灵魂之旅》曾入列畅销书榜首。不过在沉迷于通灵术表演并驰骋商场之后,她的特异功能越来越弱,还曾被以诈骗罪判刑。
Sylvia Browne说,  地球是全宇宙最严格的道场, 我们的肉身只是个界面, 红尘俗事也只是考验, 这一切,都为了让灵魂得到试炼。 你可以超越无常和伤痛, 也可以不再恐惧无助, 只要你能闭上眼, 看见……藏在灵魂里的信念。
 但是布朗的预测经常失败。2008年6月的一次直播中,由于她的错误预测,导致Ofcom裁决ITV2电视台违反了Montel Williams Show的规则,一对情侣听说,他们失踪的儿子死了而陷于“绝望”,但后来却发现儿子还活着。
作家珍妮特.麦克唐纳(Janet McDonald)通过电话接受布朗的通灵解读,为此支付布朗700美元。而布朗预测麦克唐纳有“很长的生命”,但麦克唐纳4年后患癌症去世,享年53岁。布朗称,她经常作为一个特异功能侦探协助联邦调查局警察的工作,但根据“怀疑论者字典”(The Skeptics Dictionary)统计,布朗介入的35个案件中,有21个她给的资讯太模糊而不能证实,而剩下的14个,布朗没有起到作用。




Best Regards
Bill

No comments: